聚焦AI时代青年成长!VLA新学年开幕式圆满举行

2025年9月7日上午10时,Voice Linking Association(以下简称“VLA”)2025-2026学年开幕式在加拿大多伦多隆重举行。

现场汇聚了VLA理事会成员、顾问团队、青年学子及家长代表,同时吸引了海内外嘉宾通过线上平台参与。本次开幕式以“AI时代的人文坚守与青年成长”为核心,系统介绍了VLA的理念愿景、年度规划及特色课程,展现了这个跨文化青年社群的活力与温度。

开场亮相:凝聚多元力量,共筑成长平台

开幕式由VLA理事长李博睿(Borui Li)主持。他首先对到场的嘉宾、家长及线上参与者表示热烈欢迎,特别感谢艾琳黛尔中学(Erindale Academy)提供场地支持,并逐一介绍了VLA的核心团队——

理事会由副理事长金鹿(Scarlet)、何业文(Alissa),秘书长Echo Wang及理事Maria Wang、湛红伟(线上)、Ariel Liu(线上)组成,为组织运营提供核心支撑;

顾问团队涵盖教育、媒体、社团等多领域专家,包括汉森加拿大教育咨询中心运营总监高伟、Youth Voice Media Center主理人牟风华、艾琳黛尔中学运营总监普光彪,以及加拿大花都同乡会会长吴文光、加拿大青商俱乐部副会长王怡然、萨马兰奇基金会代表刘正韬(均线上),为VLA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青年委员会则以主席Celine Liu为核心,由一批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组成,是VLA活动落地的核心力量。

李博睿表示:“VLA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支持,我们希望搭建一个‘跨年龄、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平台,让青年与家长、专家与学子在这里相互看见、共同成长。”

理念解读:AI时代,人文是不变的底色

开幕式核心环节中,VLA副理事长金鹿深入阐释了组织的三大核心理念,为在场者勾勒出VLA的价值坐标。

1人文价值:AI时代的“定海神针”

金鹿指出,当AI技术以“智商15000”的潜力逼近人类时,人们往往陷入对技术的焦虑,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精神、情感、信仰与艺术构成的人文价值。她引用摩根·豪泽尔《Same as Ever》中的观点:“时代变迁中,人性是唯一不变的锚点”,强调VLA的首要目标是引导青少年“穿透物质生命,走向精神生命”,在AI浪潮中守住人文初心。

2文化融合:在差异中汲取力量

结合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金鹿以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境之美与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的逻辑之美为例,提出“文化不是隔阂,而是养分”。她特别关注华裔青少年的“身份困惑”,指出VLA将通过双语阅读、跨文化研讨等活动,帮助青少年理解中西文化共性,在文化根脉中找到自信。

3慢即是快:尊重成长的本质规律

针对当下教育中的“内卷”与“焦虑”,金鹿提出“快是慢的陷阱”。她以多位职场人“功成名就后重新寻找生命意义”为例,强调VLA拒绝“功利化成长”,主张引导青少年“尊重内心感受,直面生命问题”,在锤炼韧性与弹性中适应时代变化。

VLA核心活动发布

为将理念落地,金鹿还公布了VLA 2025学年的核心活动包括成长汇、走进联合国、特色课程及青年智库等四个模块。


1成长汇

成长汇的灵魂在于 “以人文对抗 AI 时代的焦虑”,2025 学年成长汇升级为会员制,每周日下午 3:30-5:30 开展活动,全年至少 35 期,涵盖四大模块,助力青少年系统成长:

  • 国际热点解读:提前确定青少年感兴趣的主题(如 9 月 “AI 时代的人性”、10 月 “中东战争史”),让成员自主调研后现场讨论;

  • 经典导读:金鹿老师主导的深度阅读,搭配思维导图、分组辩论等形式,深化理解;

  • 专题研讨:由青年委员会主导,每月 1 个主题(如 “华裔青少年身份认同”),鼓励成员自主设计调研、分享成果;

  • 公益实践:作为 NGO 组织,VLA 将带领会员参与海地儿童筹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相关活动等,并颁发公益证书,培养社会责任感。

经典导读与国际热点研讨课”是VLA的核心课程,由金鹿老师主理。每周孩子们将在名为“成长汇”的活动时间段倾听如《AI时代人性的弱点》、《人类简史》、《千面英雄》、《与自己对话—曼德拉自传》等经典人文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正在发生的国际热点:同学们将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替代关系,思考为什么风光旖旎的加勒比岛国海地变成了“穷到只能吃土”的国家,探究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的巴以冲突存在哪些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与自己对话如何实现终身学习……

金鹿老师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拥有近二十年全球调研经验,近十年致力于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应用,多年参与支撑社会发展与政策建议的高端智库运营,作为中西文化的深度学习者,她持续观察华裔青少年的跨国学习与生活,积累了丰富的个案研究经验。

她与家人于2024年秋天定居多伦多,在她的引导下,去年的28次成长汇活动广受家长好评,更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走进联合国计划

金鹿老师介绍,“走进联合国” 计划是成长会汇“国际化延伸”—— 不同于其他组织的 “联合国参观体验”,VLA 将依托生物多样化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萨马兰奇基金会、国际人工智能协会,以青少年的真实研究为方法,带领成员带着观点与结论参与联合国相关平行会议,让青少年真正 “走进” 国际议题,而非 “路过”。        

3特色课程

VLA目前的特色课程面向8-16岁的青少年设计。人文与科学类课程由会员家长与青少年共创形成。此外,VLA在长期会员活动中,通过开放式讨论,不仅对青少年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学业方向有所了解,而且形成了家长们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建”的社区生态。在这里,同学们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家长们群策群力,共同从多伦多优质且丰富的教育机构中甄选出最适合自身的内容与老师。


1.科技与人文融合课程

VLA副理事长何业文(Alissa)以“海淀妈妈”的亲身经历切入,指出新时代青少年需要“心与智的双重滋养”。她介绍了暑期推出的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课程,并强调秋季课程将“把大学级知识转化为青少年能理解的内容”,帮助孩子发现兴趣、探索潜能。


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课介绍

AI与信息爆炸时代,青少年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的培养既是学习生活基础能力,也是未来深耕 Computer Science 与 Data Science 的基石。2025 年暑假,VLA 针对性开设双轨启蒙课程,详情如下:

“AI and Robotics” 课程(李博睿老师)

授课教师李博睿来自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擅长机器人与自动化教学及跨学科融合。课程引导学员了解 AI 发展历史、AI 与机器人结合的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及 AI 发展中的道德困境。未来将面向有深度学习需求的学员,开展大学水平的 AI + 机器人与自动化教学实践。

“Data Analysis & Visualization” 课程(何业文老师)

授课教师何业文来自北京,是中国最早专注大数据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数据赛事评委及相关畅销书作者。课程涵盖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概念、全球优秀案例解读,及 Tableau 软件实操(制作一页式数据报表 Dashboard)。未来将衔接高中 Data Management 与 Statistics 课程,以获取国际通用的 Tableau 数据分析师证书为目标。

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兼顾技术知识传授与双边术语适应;暑期课程内容已上传 YouTube 平台,您可关注 VLA 视频号查看课程样例及最新资讯。

2.课外学习资源池课程

汉森学长联盟与学术支持
汉森教育运营总监高伟介绍该联盟由哈佛医学院实习生、多伦多大学学霸等组成,提供 IB/AP 课程辅导、大学申请文书指导、演讲商赛指导及商赛领导力训练;学长以自身升学 / 就职经验、竞赛获奖成果,辅助青少年达成学习目标,提升竞赛成绩与专业匹配度。

汉森教育教师代表Freya Lu分享了“演讲、思维与表达力”课程。课程用哈佛案例教学法,帮青少年从“不敢说”到“敢表达”,培养自主思维与创业意识。  

“人工智能与商业创新” 天才项目

艾琳黛尔中学运营总监普光彪分享,这个项目10 岁以上青少年可参与,学习内容:掌握 Python 编程、数据科学与 AI 核心技术,通过开发初创项目积累实战经验;10 年级及以上高中生完成学习考核后,可获哈佛认证课程证书与安省高中学分(OSSD),项目兼具证书颁发、学分承认与跨学科创业体验。。

以上课外学习资源池是VLA的家长与会员同学们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经过精心甄选后进入课外学习资源池的课程。

欢迎更多家长提出需求,我们将对接更富丰富的教育资源池进入您所在的城市,为孩子们打造便捷又高质量的学习通道。




4青年智库

青年委员会主席Celine Liu以“双语分享+亲身经历”的方式,展现了VLA青少年的思考与行动。她介绍了青委会的四大核心工作:

  • 青年智库:以青少年为核心研究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个性化调研:如她正在开展的“华裔新移民青少年融入现状”研究(欢迎扫码填写问卷支持);

  • 月度主题研讨:9月聚焦“海地的未来”,10月探讨“五次中东战争”;

  • 国际青年智库论坛:年度大型活动,汇聚全球青少年共议全球议题。

针对“海淀难民”的调侃,Celine坚定回应:“我们不是难民,而是跨越文化的胜利者——不是与他人比,而是与昨天的自己比。”她分享了自己初到加拿大时“坐一下午不知该做什么”的迷茫,以及通过VLA活动找到方向的经历,呼吁青少年“在碰撞中成长,在试错中勇敢”。

多方寄语:成长路上,并肩同行

开幕式上,顾问、家长与学生代表的分享,让VLA的“温度”具象化。

1顾问寄语:教育是“唤醒”而非“灌输”

Youth Voice Media Center主理人牟风华结合2008年移民加拿大的经历,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挖掘潜能”。她表示将以多年公益与教育经验支持VLA,助力青少年在AI时代建立“内在价值体系”。

2 家长心声:VLA是“生活里的一道光”

VLA秘书长、家长代表Echo Wang分享了儿子的成长:从“沉默寡言”到主动分享《时间简史》中的量子物理思考,从“不懂工具”到用Tableau做“养宠决策分析”,更通过海地儿童筹款活动理解“社会责任”。她动情地说:“VLA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被看见’的社群——孩子在这里被理解、被鼓励,生命力才得以唤醒。”

3学生分享:这里是“温暖的大家庭”

David Li:成长汇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在此收获了难忘经历。不仅学会了清晰表达观点、认真倾听他人想法,更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工协作能凝聚更大力量;同时在知识积累之外实现了心灵成长,懂得关心他人、坚持与感恩,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经历是人生宝贵财富。 

Rita :作为新移民,我最初因不自信而排斥活动,参与3、4周后发生明显转变: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提醒家长参加,从害怕表达变为勇敢报名跳舞表演、参与采访活动;在成长会中认识了各有特长(如烘焙、理科优秀)且为梦想努力的伙伴,受到极大鼓舞,希望继续收获知识与朋友;目前作为青年委员会成员承担摄影工作,记录活动点滴。 


Marilyn:回顾28周参与经历,我很享受与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长的过程;作为俱乐部一员,明确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并向“可能加入的新成员”表达欢迎,期待在俱乐部与新成员相见。

Charles(Michael代读):成长汇从初期简单读书分享,发展为社会热点讨论,自身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发言逻辑与能力;刚到加拿大时,成长汇为语言与环境适应困难的自己提供了鼓励与展示舞台(如担任年会总负责人,发掘领导与组织能力);如今移居日本,虽遗憾无法线下参与,但仍通过线上回放跟进、与同学讨论,将继续与成长汇同行。

互动交流:连接需求,共启新篇

开幕式最后进入咨询互动环节,家长与学生围绕课程报名、会员加入、调研参与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VLA团队、汉森教育导师及艾琳黛尔中学代表现场答疑,不少家庭当场表达了参与意愿。

此次开幕式不仅是VLA 2025学年的“起点”,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共鸣会”。正如金鹿所说:“AI可以替代很多工作,但替代不了人的生命力与情感联结。”未来,VLA将继续以“人文为根、跨界为桥、青年为核”,陪伴青少年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成长为“有温度、有思考、有担当”的个体。

VLA2025学年下半年多彩活动

敬请期待!

Previous
Previous

WILL HUMANS BEREPLACED BY AI?